新闻资讯
H13空冷淬硬热作模具钢4Cr5MoSiV1工具钢在半轴摆辗模具上的应用化学成分力学性能热处理
动力机械中半轴驱动件毛坯生产工装的模具材料,目前大部分采用老式3Cr2W8V、5CrMnMo或5CrNiMo等。当今我国汽车工业的大发展,面临很多急待解决的问题,在制造过程中的节能降耗和减排问题就是其中之一。针对此问题,对汽车半轴的新型工艺——摆动辗压的模具,采用新型模具钢H13进行了实验研究。
H13的化学成分(质量分数,%)如下:0.35~0.45C,0.20~0.50Mn,0.80~0.20Si,4.75~5.5Cr,1.10~1.75Mo,0.80~1.20V。
由于H13的含碳量较低,存在有亚稳定的严重共晶碳化物,因此要小心锻造。锻造规范为:加热温度1100~1160℃,始锻温度1150~1060℃,终锻温度850~830℃,进行反复的镦粗-拔长,要求锻比大于4。锻后缓冷,并采用球化退火。H13钢在高温奥氏体化后,在800℃缓冷,有二次碳化物沿晶析出;过冷奥氏体在400~600℃时极为稳定,可以在这个温度区分级淬火,其温度应取下限值。若加热温度过低,冷却速度又较慢时,会在淬火组织中出现贝氏体;若淬火温度过高,超过1170℃后,即使直径为200mm的试件,油冷淬火时,也不会出现贝氏体。
淬火加热前应先经二次预热,冷却采用空冷。在加热到1050~1070℃时,碳化物大量溶解,加热到1100℃时基本溶完;超过此温度晶粒长大,油淬后为细小马氏体+未溶碳化物+残余奥氏体。在500~550℃下盐浴炉内分级淬火,超过此温度会使过饱和奥氏体在冷却过程中析出碳化物,而模具中心出现的是贝氏体,在回火时会出现贝氏体脆性。油冷淬火硬度可达58HRC,晶粒界面清晰可见,并排分布,碳化物数量很少。
用H13钢代替3Cr2W8V等传统材料作摆辗模具,经过热处理后,力学性能明显提高,经生产考核,模具寿命提高1~2倍。
以上资料由上海艾荔艾金属材料有限公司提供,欢迎新老客户来电洽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