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13585522224

新闻资讯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 中铝郑州研究院四个项目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中铝郑州研究院四个项目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发布人:上海艾荔艾金属材料有限公司 更新时间:2011-11-09

中国铝业郑州研究院是中国轻金属专业领域唯一的大型科研机构,是我国铝镁工业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装备的重大、关键和前瞻技术的研发基地,基础研究及原创性技术成果的孵化与转化基地。通过了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质量、健康安全、环境三大体系认证。国家轻金属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挂靠在该院,主要负责我国铝镁及其合金12类77种产品的质量监督检验、产品质量评价仲裁等工作,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中国的技术归口单位之一。
  

研究院始终面向铝工业的发展和战略性领域,以高度负责的态度,致力于自主创新,为实现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和谐与科学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拥有一批活跃在铝镁工业重大关键和前沿技术领域,高水平的研发人才和团队。建有世界上最大的氧化铝试验基地、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国家大型铝电解工业试验基地、世界上唯一的铝土矿综合利用试验基地,拥有国家铝冶炼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铝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形成了从铝土矿资源综合利用、氧化铝、铝冶炼到铝镁合金完整的研发系统,建立了基础研究、技术开发、扩大试验、工业试验、工程化、产业化完整的铝工业研发体系。
  

建院以来共完成包括国家“863”、“973”项目在内的科研课题927项,取得287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54项,申报专利337项。成功研发的“280KA大型电解槽”、“拜耳法强化溶出”、“选矿拜耳法”、“砂状氧化铝”、“可湿润阴极”、“铝土矿反浮选”、“铝电解综合节能”、“废槽衬无害化处理”等一批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自主创新技术与成果,为铝工业持续、健康、和谐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与此同时,致力于前沿领域战略高技术的研发,以自主创新引领铝工业的发展。
  

研究院以研发的做强,带动产业的做优,实现研发与产业双赢互动,2007年实现销售收入4.6亿元,经济实力位居全国有色科研院所前列。多种高新技术产品在国防、军工、航天、航空和国家重点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2006年9月13日,中国科协名誉主席,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周光召视察郑州研究院,对研究院为我国铝工业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和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模式给予了高度评价。
  

近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在北京组织并主持召开了科学技术成果鉴定会。鉴定委员会听取了由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郑州研究院完成的“降低铝电解生产过程全氟化碳排放技术开发与工业应用”研究等四个项目的汇报,审查了相关鉴定资料,进行了质询和讨论,形成如下鉴定意见。具体项目是:
  

一、降低铝电解生产过程全氟化碳排放技术开发与工业应用
  

该项目突破了传统电解铝只有在阳极效应发生时排放PFC温室气体的理念,首次发现了非阳极效应PFC的存在并揭示了产生机理,为铝电解消除PFC的排放提供了理论支持。首次开发了铝电解非阳极效应PFC排放的检测技术,完善了铝电解PFC检测方法,得到了国际铝业协会的认同。开发了多相高温强蚀熔盐体系下以氧化铝浓度软测量为核心的精窄控制技术,可促进铝电解槽阳极电流密度的均衡分布,初步形成了消除由于沉淀、扩散导致的非阳极效应PFC排放的技术。
  

开发的非阳极效应PFC排放抑制技术在多家电解铝厂进行了工业应用,达到了大幅度减少非效应PFC排放的效果,已测试的三条生产线非效应PFC排放量平均下降90%以上。
  

该技术的成功开发,为铝工业的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前景。社会效益显著,经济效益明显。非阳极效应PFC的发现、检测与抑制技术属国际首创,整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二、低品位铝土矿无传动浮选脱硅技术开发及工业应用研究
  

该项目以低品位铝土矿为对象,自主研究开发成功了一种新型高效无传动浮选槽装备及配套工艺技术。具有处理能力大、分选效率高、节能降耗多、缓冲能力强、适应范围广的特点;集成微孔发泡、射流切割气粒和溶气技术,开发成功了无传动浮选槽的核心装备-----三相射流耐磨型矿化器,矿化效果好、微泡大小和数量调整方便;结合铝土矿的浮选脱硅特性,开发了铝土矿浮选脱硅的“槽内柱”技术、高浓度浮选、粗粒闪浮、微细粒的高能微泡浮选和特性消泡技术,提高了系统产能和分选性能。
  

该项目已成功完成了?1500mm和?2000mm槽的工业试验,由该无传动浮选槽为核心的“一粗一精一扫”或“一粗二扫”的低品位铝土矿脱硅浮选工艺运行稳定,矿化效果和分选性能好,节能降耗显著,取得了以下良好的技术指标:对铝硅比为4.35的原矿,精矿铝硅比为8.16,氧化铝回收率83.24%;比传统浮选机工艺节省药剂用量约30%、电耗降低约30%,经济社会效益显著。该项目的整体技术与装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三、高导热绝缘氧化铝填料技术研究及产业化
  

该项目针对电子电器行业对高导热材料的迫切需求,在国内首次研发成功了高导热绝缘氧化铝填料及生产技术。首次成功开发了两段焙烧制备高导热绝缘氧化铝填料技术;创造性地将陶瓷液相烧结机理应用于氧化铝粉体制备过程,在微正压条件下实现了氧化铝颗粒的球形化和致密化;开发了新型的三元系液相烧结促进剂,效果好,添加剂残留量小。
  

该项目已建成年产200吨生产线,产品与国际上常用的热喷法综合性能相当,生产成本低,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已销售国内外。
  

该项目研究的两段法制备高导热绝缘氧化铝填料技术属国内外首创,技术经济指标先进,环境友好,产品综合性能和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四、拜耳法溶出料浆高温脱硅及赤泥分离工业试验
  

该项目首次进行了拜耳法溶出料浆高温脱硅及赤泥压力沉降分离工业试验,成功开发了一水硬铝石高浓度、高固含拜耳法溶出料浆高温脱硅和赤泥分离工艺技术。自主研究开发了拜耳法溶出料浆高温高浓度脱硅工艺和具有特殊结构的高温压力沉降器;选择了适用于高温沉降系统的絮凝剂,并开发了其添加技术;开发了压力沉降器固液界面和料浆液位的在线检测技术;开发了以稳定沉降器压力为核心的系统稳定控制技术。
  

该项目已成功完成20m3/h规模的工业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技术指标:在碱液浓度185~195g/l、溶出稀释矿浆流量为17~18m3/h、温度160.65~165.63℃、停留时间30~35分钟的条件下,溶液脱硅后A/S达到213以上;在碱液浓度180~190g/l、沉降器进料量18~20m3/h、絮凝剂添加量(以赤泥干基计算)0.8~1.0‰、温度140.86~155.9℃、停留时间33~38分钟的条件下,沉降器底流固含平均达到679.17g/l,溢流浮游物平均达到0.25g/l。
  

该项目对拜耳法氧化铝生产提高循环效率、降低蒸发量、系统节能等具有重要意义,经济社会效益显著。其整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研究院以自主创新的成果为铝工业的科技进步和人类文明做贡献,为中国铝业公司实施向国际化多金属矿业公司的战略转型,加快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创建一流企业、打造百年老店、构建和谐中铝提供了强力技术支撑,正在向成为创新型、开放式、综合性铝工业一流研发基地、做铝工业技术领导者的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