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Cr16Mn9Cu2Ni1N低镍奥氏体不锈钢(化学成分)的研究
发布人:上海艾荔艾金属材料有限公司www.shailiai.com
更新时间:2014-01-06
低镍奥氏体不锈钢具有良好的强度和耐磨性,由于降低了钢中Ni含量,提高了Mn含量并加入氮进行强化,适宜在承受较重负荷、耐蚀性要求不太高的设备和部件上使用。由于成分设计差异,这类钢热加工性能与Ni-Cr系不锈钢有所不同,热变形时表现出较差的热塑性。尤其是在板坯粗轧时容易发生边部裂纹,严重影响钢的生产和质量稳定性。
通过分析铸坯中δ铁素体的形态和含量,并与热轧过程中边裂的严重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因此,研究连铸坯近表面层凝固组织变化,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低镍奥氏体不锈钢边部裂纹的产生。
研究的材料为Cr16Mn9Cu2Ni1N,化学成分见表1。在Cr16Mn9Cu2Ni1N连铸坯上切取金相试样。其中铸坯的窄面和宽面不做任何加工处理,保留表面氧化皮。试样尺寸为20mm×20mm×20mm。对铸坯表面不同位置试样金相组织进行观察,腐蚀液采用FeCl3、HCl、CuCl2及C2H5OH的混合溶液,腐蚀时间:10~15s。对已腐蚀试样进行电子探针分析。
表1 研究钢的化学成分/%
元素
|
C
|
Si
|
Mn
|
P
|
S
|
Ni
|
Cr
|
Cu
|
N
|
含量
|
0.090
|
0.309
|
9.203
|
0.027
|
0.001
|
0.991
|
15.259
|
1.540
|
0.1244
|
结果表明:
(1)对于低镍奥氏体不锈钢Cr16Mn9Cu2Ni1N,冷却模式为先析出δ铁素体,随后通过固态相变转变为奥氏体。但连铸坯近表面层上冷却速度的差异,使凝固模式发生了变化。在冷却速度不太快的近表面层,如距表面25mm处,可得到接近平衡态的枝晶组织,残留δ铁素体为骨架形或蠕虫状,奥氏体全部为初凝δ铁素体通过固态相变转变而来。在冷却速度较快的表面层,如距连铸坯表面10mm左右处,凝固模式偏离平衡态,δ铁素体作为先析出相在液相中形核长大的同时,剩余的液相转变为共晶奥氏体。残留δ铁素体为蠕虫状或侧板条,奥氏体一部分为初凝δ铁素体通过固态相变转变而来,另一部分为液相转变为共晶奥氏体,这种共晶奥氏体组织容易产生较大的杂质偏析,这是Cr16Mn9Cu2Ni1N轧制过程中开裂的主要原因。
(2)Cr16Mn9Cu2Ni1N钢在凝固过程中存在γ+δ的两相区,热应力作用下两相界面上易产生热裂纹。随着钢坯温度下降,在δ相向γ相转变的过程中,伴随相当大的体积收缩(0.22%),亦会产生较大的组织应力,也会导致裂纹产生。连铸二冷水采用弱冷模式均匀冷却,铸坯矫直时表面温度在900℃以上,才能保证获得较好的板坯质量。
以上资料由上海艾荔艾金属材料有限公司提供,欢迎新老客户来电洽购。
本文来自上海艾荔艾金属材料有限公司http://www.shailiai.com/,转载请注明出处。